logo
A + 大字体
A - 小字体

彭祖文化研究专家朱浩熙先生同赏石界朋友谈彭祖之道——在华东健康赏石沙龙的演讲

2025-07-07 15:38:27     来源: 淮海视窗      
浏览量: 3560    分享

编者按:2025年5月18日,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文化策划咨询设计专业委员会在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北望村举办华东健康赏石沙龙,邀请我主讲彭祖养生,受到欢迎。应与会者的要求,整理成稿,以飨新朋旧友。

【朱浩熙】笔名挑夫。江苏徐州市沛县人。中共党员。历任多地多校重要职位。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文学作品有与彭飞、陈立柱、彭开富合著《先贤彭祖》、《蒋天枢传》、《彭祖》、《徐州帝王》等。朱浩熙先生1944年生,196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本科文凭。社科副研究员,徐州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语言协会理事。

彭祖文化研究专家朱浩熙先生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上午好!
欢迎中国观赏石协会走进彭祖故国,新朋旧友相聚汉王镇北望村古风堂,在这里举办华东健康赏石沙龙。应主办方的邀请,我来讲彭祖养生。

赏石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而养生则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修行。二者有关系吗? 表面看来,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仔细想想,还是有关系的。有什么关系呢?我列举四端:  

【其一】孔子曰:“仁者乐山。”又说:“仁者寿。”(《论语.雍》)什么是仁者?“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仁者是有一颗大爱之心的人,按时下流行的话说,“五讲四美三热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是有道德的人。仁者喜爱山石,可以长寿;习炼养生的人追求长寿,二者岂非殊途同归?

【其二】古来很多艺术家都喜欢赏石,如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宋代书法家米芾等,为什么?因为奇石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作品,鬼斧神工。艺术之心是相通的,赏石能获得崇高的艺术享受!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下赏石,水动石静,意境多美啊!心情能不好吗?彭祖《摄生养性论》第一句就是“神强者长生”,赏石使人神清气爽,精神愉悦,当然有利于养生啊!
【其三】养生追求长寿,石头寿命久长。平时,人们向老年人祝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祝您寿比南山!”看来山石的寿命是长久的。同样,人们常说“海可枯,石可烂”,也是说石头寿命久长。这不说明石头和长寿有关系吗?
【其四】古代养生学家赏石是有传统的。宋代大诗人陆游修习彭祖养生,他的名言:“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九十老翁缘底健,一生强半是单栖”,在养生界传诵至今,影响极大。为什么他强调独卧单栖能够长寿?他的第一个妻子是其表妹唐婉,夫妻感情极好,但母亲逼着陆游休妻另娶。陆游同第二位妻子很少同床,当然感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陆游养生,知道单栖利于长寿。陆游是赏石专家,“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闲居自述》)的著名诗句,流传很广,就出自陆游之口。陆游又养生,又赏石,活了八十七岁,在当时,算是高寿老人了。
综上四点,可见事物是有联系的,赏石、养生在一起办沙龙顺理成章。

江苏省地质厅原副厅长孙大亮先生让我讲讲彭祖养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研究彭祖,1994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彭祖》一书。我受彭祖养生理念的熏习,践行彭祖之道,日积月累,有所感悟。我认为,年龄太轻,跟中老年讲养生,资格有点嫩。现在,我过了八十岁,而且有些体会,也乐意与大家分享。关于彭祖养生,2017年、2023年,我在武夷山人类健康研讨会上作过两次发言。2024年5月4日,北大126年校庆时,我同北大校友讲过《争取活过九十岁》(《鲐背之寿人人可有》);同年10月29日,徐州举办毛主席讲彭祖72周年纪念会,我讲过《解析彭祖导引术的“伸腰”》。今天,我不讲重话了,主要讲彭祖之道。

为什么讲彭祖之道呢?因为这是彭祖养生的纲,是指导思想。我们经常讲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纲是很重要的。

讲彭祖之道,先要了解一下彭祖其人以及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
彭祖何许人?他是黄帝后裔,颛顼大帝的玄孙,祝融吴回氏之孙,陆终氏之子。吴回是火正,相当于现在的能源部长。他在巡查南方时,死在衡阳,今天南岳衡山上有祝融峰,就是纪念他的。吴回之子陆终氏娶鬼方氏之妹为妻。其妻怀孕三年不生,陆终就英年早逝了。之后,其妻一胞胎生下六个遗腹子,其中排行第三的名篯铿。六个孩子三岁时失去母亲,遭遇犬戎之乱。篯铿流离西域多年,在艰苦的环境中习练养生,多年后返回故土。当时,洪水滔天,“浩浩环山襄陵”。篯铿调和雉羹,救驾有功,尧帝就把他封到今日徐州这块地方,建立大彭氏国。从此,篯铿便以国为姓,称彭祖了。彭祖修习养生,相传寿长八百岁。他的继任者也称彭祖,就同西王母一样。

讲到彭祖烹制的雉羹,就是我们今天喝的sa汤,去声,《辞海》有这个字:左边是个“月”字;右边上为“夭”字,下为“韭”字。现在,山东临沂、安徽宿州,还在沿用这个字。在彭祖故国,不知何时,何人,生造了一外“食它”字,口头念“蛇”音,平声。字不对,音也不对。这里要说明,中国字典中没有这个字,是不规范字。彭祖故国,对于彭祖手创的雉羹,应该回归传统。我对徐州饮食界提出过,他们还没当回事。

彭祖与彭城是什么关系呢?彭祖是大彭氏国的开山鼻祖。自尧帝时,至殷商后期,大彭国存在八百多年。大彭国灭亡后,都城就叫彭城了。国家灭亡时,国人多股人马四处逃散,每支人马的首领都称彭祖。他们死后,就地安葬,都称彭祖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彭祖墓有一二十处。当然,篯铿是大彭之祖,封墓还在彭城。

彭城、徐州又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二者本来不是一回事,后来却变成一回事,其间有一个演变过程。据《尚书》记载,大禹治水,始分九州。所谓州,是两个川字的重合,意即水中的大块陆地。九州排序是有讲究的,依次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为什么这样排呢?这是按五行排的:冀州是帝王之州,理所当然排在第一;冀州在北方,五行为水,水生木,木为东方,接下来排东方的兖州、青州、徐州;木生火,火为南方,再接着排南方的扬州、荆州;火生土,土为中部,然后排中原的豫州;土生金,金为西方,所以最后排西方的梁州、雍州。徐州为九州之一,在九州中位列第四。

古徐州的治所不在彭城,在哪里?山东郯城一带的徐国。后来,随着历史变迁,徐国逐渐向南迁徙,迁到过邳州,有九女墩出土文物为证;迁到过安徽的泗州,有地方志、《徐偃王志》记载为证。徐州治所也渐次迁徙。东汉时,徐州城在今日睢宁的古邳镇。三国争战,曹操水淹徐州,白门楼活捉吕布,是在今日的古邳镇。由于多年征战,徐州城池破坏严重。魏文帝曹丕称帝后,将徐州治所迁到彭城。从此,彭城与徐州合为一体。彭城走进历史,逐渐被徐州所取代。所以,我们今天介绍时说,徐州古称彭城,就是这个缘故。

undefined

三国时期地图。徐州牧为陶谦,三让徐州。

彭祖距今已四五千年了,古时的大彭国,不过是一个相当侯国的方国,地方百里,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州府、现在的一个地级市。历朝历代,在这里任过职的地方官有多少?走马灯,数不清啊!现在,大家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还有谁?不过彭祖、苏东坡。为什么?他们是文化大家,民族优秀人物,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特别大,惠及一代代华夏子孙。文化是棵长青树,文化大家是不老松。他们的文化成果还在,他们仍然活在人们心中。就说彭祖,他是华夏民族第一位养生学家,也是有文字记载最长寿之人。因为健康长寿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所以后世人祈求健康长寿,无不礼敬彭祖,学习、修炼、传承彭祖养生学,从彭祖那里汲取智慧。几千年来,彭祖养生学代有传人,彭祖养生热长盛不衰。1949年10月,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候,臧克家写过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彭祖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死了几千年,但是至今还活着,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和我们一路同行。

什么是养生?一般的说法是“保养身体”。我的定义是:养生是人们以健康长寿为目的,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的内心世界和谐,顺应自然之道,养心、养性、保养和养护身体的自我调适行为。也可以说,养生是人们有意识的自为的爱护保养身体、追求健康长寿的行为。父母爱护子女,人们日常的衣食饱暖,不能称为养生。养生是有目的的自主行为。在这种意义上说:生养靠父母,养生靠自己。

养生就是养命,养生就是修命。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养命、修命可以健康地延续生命,这太重要、太珍贵了。必须说明,生老病死是一个不可逆的铁规,养生虽然不能改变必然的结果,但是却可以延长人的寿命。这还不重要吗!养生,对中老年人尤其重要。因为人生不过百年,百年就是三万多天。青少年如初生牛犊,来日方长,死亡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老年人就不同了,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生命的终结不仅不再遥远,而且是很现实、很迫切的问题。一个正常人,快要离开这个世界时,能不留恋这个世界吗?能不留恋他的亲人吗?还想多活几年,不想走啊!这是很正常的。要想多活几年怎么办?及早地学习彭祖养生啊!要相信,学习和践行彭祖养生,可以益寿延年。要建立这个信念。

学习彭祖养生,学什么?怎么学?从哪里入手呢?彭祖养生学说,集中保存在其弟子整理的《彭祖经》、后人所写的《彭祖传》以及出土文物中。由于年代久远,《彭祖经》已经失传,不过,历代养生学家文献中,出土竹简、木简也偶有发现。这些文献保存着彭祖学说的断简残篇,虽然文字不多,却非常珍贵。因为民族文字有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相传上古是结绳纪事,到商代才有甲骨文。彭祖生活的年代,文字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无从知晓。《彭祖经》虽则内容不够完整,但和《彭祖传》中的内容可以佐证,字字千金,皆是至理要道,对民族养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彭祖之所以长寿,是他终生不懈学习、探索、借鉴、践行养生的结果,已经形成系统的养生学说,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践。理论即养生之道,实践即养生术。
学习彭祖养生,既要务实,也要务虚,以虚带实,虚实结合。虚是理论,是思想层面的,比如彭祖之道;实是方法,是操作层面的,比如养生术。理论和实践是统一体,是养生学说的两个方面,互相关联,不可分割。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有了明确的方向,实践才不会走偏方向。我们听领导作报告,通常首先要讲“提高认识”,可见认识的重要性。我们学习彭祖养生,也是这样,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彭祖是长寿者,历代彭祖传人如孙思邈、陶弘景等人,也都是长寿者。学习养生,既要学道,也要学术,道术结合,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轻道重术,而必须道术兼修。

那么,彭祖养生之道究竟是什么呢?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一批竹简,其中有一部《引书》,原文4000余字,其中有这样的记载:“春产,夏长,秋收,冬藏,此彭祖之道也。”

巴蜀书社1995年出版的《张家山汉简〈引书〉研究》

“春产,夏长,秋收,冬藏”八个字,很简单,很平易,大道至简,要言不繁,让人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却包含养生的大道理,大学问。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有类似的表述:“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路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我们平时也讲“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表述基本是一致的。我们要认真地去感悟,去领会,才能得其精髓。
彭祖之道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问。天地运行有常:日出日落一天,月圆月缺一月,春夏秋冬一年。天生万物,养育人类。试想,没有天,没有地,没有阳光雨露,万物不能生长,人类无法生存。人的生活用度,衣食饱暖,虽然离不开人的劳动,但更离不开自然界的大环境,离不开天地的的恩赐。没有什么比天地的恩情更大。人类只能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服从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更不能抗拒自然规律,不然要受到惩罚。这就是道!古人深知这一点,敬畏天地。国家筑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按时祭祀,祈求降福。人的活动,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平民百姓也知道敬天畏地,青年男女结婚,首先要“一拜天地”。现在,礼敬天地的观念淡漠了,比如说农业战线,总结工作成绩,往往说,领导领得好,群众干得好,战天斗地成绩显著等等。我们不否认人的作用,但是,人只能在服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有所作为。不能贪天之功。养生也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这是彭祖之道的出发点。

“春产,夏长,秋收,冬藏”,直观印象,讲的是农事嘛!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令,二十四个节气,春夏秋冬,种管收藏,不误农时。

“春产”,这个“产”字,繁体字是“產”,内含一个“生”字。春产是说春天是萌生、生长、生机的季节。立春之后,万物生发,生机勃勃。农民要不误农时,不失时机,春耕春种。季节不饶人。“人误地一春,地误人一年”啊!种子下地,春风春雨,种子发芽破土,小苗摇曳生姿。“夏长”,夏季日光强烈,天气酷热,雨水充沛,万物生长茂盛,拔节、扬花、抽穗。果农有句口头禅:“无光不结果,无水不长树。”庄稼也是如此。禾苗长,杂草生。“锄禾日当午”,中午阳光强,杂草锄掉,很快晒死,不与禾苗争水争肥争风争光,庄稼会长得更好。“秋收”,秋季天气渐凉,“立秋三日,寸草结籽”,很多庄稼成熟了,面对一年心血汗水的结晶,要不失时机,抢时争分,粮草归仓。中秋节时,一年收成大局已定,辛苦劳作一年,庆贺丰收成果,举杯赏月,心情一好,看到月亮也又大又圆又亮了。“冬藏”,进入冬季,雪压冰封,农事皆休,要把粮草保管好,备足半年的吃穿用度,防火、防盗、防鼠、防潮,做好计划,直到新麦登场,否则,青黄不接时,就会闹春荒。
 这样理解有道理,但对不对呢?我认为理解得还不全面,为什么呢?因为彭祖之道讲的重点不是农事,而是 养生。
古人认为,天体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天人合一,天人对应,天人感应。小宇宙必须服从大宇宙,人们的生活,必须尊重、适应、顺从自然规律,在此前提下调理自己的身体。比如说,天体运行,昼夜交替。人也必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违背自然规律行吗?不行。这就要顺天行事,不能逆天而动。那么,从养生角度,应该如何解析彭祖之道呢?

首先说“春产”。立春,是全年第一个节气,冰雪消融,万物复甦。易经上是泰卦:“坤上乾下,泰,小往大来,吉,亨。”三六在上,三九在下,即坤上乾下,三阳开泰,象征着自然与社会的祥和美好。泰,象征通泰。小往大来,春天小的往外,大的来内。此卦吉祥。天在下,地在上,从此进入动态过程,带来生机,由变和动生育万物。春季养生,彭祖告诫我们:“春日早起,之后弃水,澡,漱,洒齿,呴,被发游堂下,逆露之清,受天之精,饮水一杯,所以益雠也。入宫,从昏到夜大半,止之,益之伤气。”(《引书》)即是说,春天阳气上升,要早睡早起,起床之后排尿,注意饮水,洗漱和身体卫生,呼吸新鲜空气,信步行走,活动身体,享受大自然的阳气。然后饮水,保持身体水份的平衡。黄昏后不再饮食,以养胃气。这种养生方法,现在看来也有一定科学性。比如,人活动一天,一日三餐,肠胃也工作一天。入夜,人要休息,内脏也要休息。腹中食少,有利睡眠,对健康是有益的。由此看来,晚宴大吃大喝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学的。挨饿能饿掉很多疾病,大吃大喝能吃出很多疾病,这是大量事实证明的真理,千真万确,不可不注意啊!

春天,万物生发,各种动物躁动不安,进入发情交配的旺季。司空风惯的是:一入春,猪打圈、羊跑羔、猫夜叫、狗吊秧子等等。人呢?“春心荡漾”,男女性生活也进入相对频繁的时期。春产,包含春天容易怀孕的意思。一年之季在于春。想生孩子的应抓紧春天这个季节!当然,想要孩子的夫妻,谁都优生,要个健康的孩子。1979年起,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经常宣传:少生,优生。少生,特指只生一个,独生子女。优生呢?怎么优生?没人指导。这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少生就等于优生。事实上,少生不等于优生,二者不是一回事;同样,多生也不等于劣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优生呢?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预,就是预先谋划,做好准备。那么,应该怎么准备呢?我们可以从彭祖那里汲取智慧。彭祖说:“男女相成,犹天地之相生也。所以导养神气,使人不失其和。“(《养生类纂》)人体作为小宇庙,天体是大宇宙。正如我们没有完全认识大宇宙一样,我们也没有完全认识人。哲学告诉我们:科学不断发展,人的认识不断进步,由相对真理,一点一点接近绝对真理,但永远也达不到绝对真理。道家认为,昼夜交替,孕育万物;男女相交,生育子女。人,最初不过是一粒微尘,却包含大量信息,父母的长相、血型、行为等遗传,这岂不是太神奇、太不可思议吗?彭祖从很原始的角度,探索优生的路径,值得我们去领悟。他认为,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父母必须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精气和合,房事有节,此外,还要不酗酒,不过劳,避免大喜、大怒、大哀、大惊、大恐等。试想,如果做到这些,不优生也难呢!传统说法,春季为占月,三阴爻在上,又有上元节,怀孕多生女孩。这种认识是不对的。生男生女,关键不在怀孕的春节,而在于男女交接的行为,在于春日放纵,房事不节。其中道理,不可说破,需要用心感悟。古往今来,很多优秀的做大事业的男性,其生日或在年底,或在年初。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其次说“夏长”。彭祖曰:“夏日,数沐希(洗)浴,毋莫,多食菜。早起弃水之后,用水澡漱,疏齿,被发,步足堂下,有间,而饮水一杯,入宫,从昏至夜半止,益之伤气。”(《引书》)与春季养生相比,夏季天热,体力消耗大,体温在一年四季是略微偏高,新陈代谢加快,需要大量补充营养,所以多吃饭菜,多饮水,同时多洗浴,讲究清洁卫生。夏季,孩子身体发育也快,一定要增加营养,补充能量。夏季养生,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办公场所、购物场所和住家户普遍安装了空调。有人把温度调到很底,甚至夏日盖着厚棉被睡觉,这不利于健康。彭祖说:“夏不欲极凉”,“夏极凉而秋有疟痢”(《养生类纂》)。疟痢就是打摆子、拉肚子,多发于秋季。这说明什么?夏天是发散的季节,需要淌汗、排毒。如出汗排毒不够,进入秋季,就会失去对于疟痢的防疫力和自愈力。所以,我劝大家进入夏季,不要总是呆在空调屋里,一定要走出去,走出家门,走进夏天,每天流一身汗水。这对身体绝对是有好处的。

再次说“秋收”。彭祖曰:“秋日,数浴沐,饮食饥饱次(恣)身所欲。入宫,以身不利安以利道也。”(《引书》)秋季养生,同夏季对比,又有不同。因为秋季是收敛的季节,吃饭不强调多吃,满足身体需要即可。天气渐凉,流汗后注意不要晾汗,以防寒气侵入。室内活动适当增加,随着季节的转换添加衣裳。
最后,冬藏。彭祖曰:“冬日,数沐浴。手欲寒,足欲温,面欲寒,身欲温。卧欲晚起,卧伸必有正也。入宫,从昏到夜少半,止之,益之伤气。”(《引书》)冬天,是一年最寒冷的季节。人们一定要穿棉衣棉鞋,适当活动手和脸暴露在外,冷一点问题不大,脚下和身体要保持温和的状态。天黑早睡,睡觉时最好仰卧,全身舒展开来,半夜后醒来躺在床上,可以晚起,以利养气。冬季当然要防寒,但是切切不可过暖冬,暖冬无益有害。彭祖曰:“冬不欲极温”,“冬极温则春有狂疫。”现在,地球温度上升,人们冬季取暖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很多人就冬不出户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该冷不冷,人们防疫水平降低,对春季疫情缺乏敌抗力。大家可以回想一下,2003年4月非典疫情来袭,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发生,均属恶性狂疫,为什么很多人中招?难道与近年地球温度上升、北方普遍安装暖气、空调进入千家万户、人们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没有关系吗?所以,我劝大家,为了增强防疫能力,冬季还是走出家门,冻一冻的好。
秋季、冬季养生,彭祖都讲到“数沐浴”、“数浴沐”。按现在的说法,沐浴就是洗澡,秋冬特别冬季,可能多次沐澡吗?不现实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讲的沐浴,是一种养生的方式。据《说文解字》:沐是洗脸,浴是洒身。在道家眼里,这个浴字,实际讲的不是洗浴,而是彭祖导引术的功法。浴,首先是浴德,即砥砺志行,使身心纯洁清白,不染污垢;其次是养生术的浴功,为了培补元气,打通经络,排除毒素,利用双手按推、拍打等方式,调身、调息、调心,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健康长寿。道医至今还保留浴丹田、浴手、浴腿、浴身等功法。

道医功法的“浴腿”。

从彭祖之道推而广之,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看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童年是人生的春天,青年是人生的夏天,中年是人生的秋天,老年是人生的冬天。童年主要是发育,长身体;青年主要长知识,长本领,发挥才智,开花结果,努力做到事业有成;中年人走向成熟,更加稳重,进入收获的季节,行为要相应要收敛一些;老年进入人生的冬季,修心养性,量力而行,保护好自己。所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老年徒有壮心,难有壮行了。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要更多地关注养生。
下面,讲一点彭祖养生术。
彭祖保养身体的一个重要方法:摩搦。葛洪《彭祖传》:“(彭祖)常闭气内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  
摩搦。摩,抚摸,摩擦。搦,按压,压制。摩搦,即手触摸皮肤,加以力度,按推身体相关部位。加多大力度?皮肤有触感,甚至略有痛感,痛到有感但可以忍受的程度。
全身许多机关都需要经常摩搦。今天是说一处:腹股沟。做法:每晚睡到床上时,以立掌按推腹股沟,来回36次。作用:防治前列腺疾病。  
何以证明呢?我有切身体会。我祖父、父亲均有前列腺疾病。我从幼年起,就常为祖父用导尿管导尿。父亲在徐州第三人民医院做过前列腺手术。自2015年起,到现在已经十年,我以彭祖摩搦法按推腹股沟,现已年愈八秩,多次体检,前列腺处只有钙化点,小便正常,没有尿急尿频甚至尿不出的现象,每晚起夜一二次。
男姓多有前列腺疾患,进入中年以后往往出现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尿急尿频等问题,建议大家不妨试一试这个办法。
因时间有限,关于彭祖养生,就讲到这里。不对之处,敬请不吝赐教。


编辑: 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