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视窗 > 正文

悬水湖边的倪园村

2020-12-25 13:40 淮海视窗
500

悬水湖

 

吕梁砚

 

学而广场

 

▲倪园村

 

“‘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这句话便是悬水湖名字的由来,意思是瀑布有几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溅出四十里,形容的是悬水湖所在地吕梁山洪的壮观景象。”今年36岁的路露是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管理处的解说员,她介绍说,“春秋时期,孔子还曾和弟子慕名前来观看,并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名句。”

 

路露家住倪园村,2016年起担任解说员的工作。倪园村隶属于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位于吕梁山风景区中部,距离徐州市区东南25公里。“年纪大了,不想总出差。”说这话时,路露甜甜地微笑着,对于能在家门口工作显然十分满意。因为这在十年前并不容易实现,而这一切都要感恩于京杭大运河的遗产保护和倪园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吕梁洪,千年漕运喉吻之地

 

悬水湖原名倪园水库,面积约700亩,位于徐州吕梁山风景区中部,距徐州新城区约15公里。在古代,泗水和黄河在徐州境内交汇于此,形成险段,水流湍急,发势大如洪水,故被称为“吕梁洪”。对此,史志中还有“自汉唐来,粮运皆避之”的说法。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黄河夺泗入淮,至金明昌(公元1190—1196年)中,“北流绝,全河皆入淮。”水流较以前更为湍急险恶,是南北漕运通道上的主要障碍。

 

元代建都大都(今北京),大运河的东西走向改为南北走向,形成了北起北京、南抵杭州,全长1500余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徐州是南北漕运必经之路,其交通、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朝廷在吕梁洪设立差官监督和协助江淮粮船过洪。元末浙江庆元人袁桷在《徐州吕梁神庙碑》中写道:“余宦京师,过今吕梁者焉……舟樯林立,击鼓集壮稚,循崖侧足,负绠相进挽。”道出了过吕梁洪的艰难,又说明了当时往来船只之多、漕运之繁忙。

 

吕梁洪真正成为交通要道,是在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到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这200多年铸就了吕梁的鼎盛、漕运的辉煌。为管理、治理吕梁洪,明朝在吕梁洪设吕梁洪工部分司属,管理漕运。冯世雍《吕梁洪志·漕渠》记述了官漕之盛:“天下十总粮船每年过洪者,一万二千一百四十三只。”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谁曾料到这竟是吕梁洪最后的辉煌光景。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水利大臣陈瑄说要凿去二洪之巨石时,工部尚书、大运河浚疏总管宋礼极力反对,坚持保留巨石,“河水多泥,留此石可以激泥先下,澄浊为清也。”果然不出宋礼所料,水底巨石除去,失去了阻挡泥沙的屏障,上游冲击下来的沙石,随着天长日久,逐渐抬高河床,河道淤积,以致历史上多次造成灌城溺民的惨剧。

 

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运河总督李化龙开挖泇河后,避开了漕运二洪之险,只有南下的回空船只经过。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徐州附近黄河决口倒灌运河后,漕船就全数出邳州直河口经泇河北上南下了,徐州(吕梁)运道从此废弃。吕梁,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生态保护,穷山窝变“最美乡村”

 

“全村一百多户人家,90%都姓倪。”路露介绍说,倪园是名副其实的山村,虽有耕地5000余亩,但荒山滩涂地占去了一多半。“以前,我们这儿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村里人要想去市区,必须经过那九曲十八弯的水泥石子路。外村的姑娘不想往里嫁,本村的姑娘小伙争着往外跑。”

 

“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倪园村党支部书记尹庆华这样形容曾经的村庄。据他介绍,也就在十年前,村民还是靠山吃山,肆意攫取资源,结果山越开越荒,粮食越打越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村集体收入只有3万元,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只留下了妇女老人。”

 

2011年底,徐州编制《徐州市铜山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2012年,铜山区综合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总投入2.8亿元用于造林绿化。借着这股春风,倪园村全村30余个山头全部披上了绿装,山头森林覆盖率达到100%。

 

除了绿化,倪园村的地下排水管网、村内石板路、溢洪道桥梁、厕所旱改水工程、污水处理厂也纷纷落实,开始展现出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乡村特色鲜明、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的乡村新面貌。

 

利用地处吕梁山风景区核心区域的优势,倪园村在恢复生态的同时,也迈开了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的步伐——打造奇石谷、万亩荷花塘、科技苗圃园等旅游景观,兴建餐饮住宿中心、购物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发展高标准的农家乐。此外,倪园村还成立了“农产品推销合作社”,开发推销悬水湖鲤鱼、玫瑰花茶、野山鸡、土鸡蛋、食用菌、老八区杂粮等系列农副产品。

 

游人来了,农产品丰收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到2014年时,倪园村集体收入突破了120万元。到2018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近年来,该村还先后获得首届“江苏省最美乡村”和“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省级“三星级”康居示范村、住建部“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等称号。

 

文旅融合,运河故事活在“石”上

 

“何人赠我方尺砚,上有云头和雪片。玉湖不来凿吕梁,吁嗟此物何由见。女娲鍊石曾补天,得之自我今三年。为君阁笔复叹息,衰谬他时那可传。”今年46岁的张峰对这首《张玉湖再惠吕梁石砚并石笔阁次韵以谢》早已熟读能诵,因为,身为吕梁山风景区管理处招商开发科负责人的他,挖掘和复原了吕梁砚这一文房四宝中的“孤品”,并凭借着吕梁砚制作技艺成了铜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吕梁砚,又称浆水砚、玉湖砚,有着质嫩纹细、色若浆水、下墨如挫、发墨如油、不损笔毫的特点。最早记载于姚涞的《玉湖石砚记》,该文叙述了吕梁洪工部分司主事张镗制作吕梁石砚的经过。清朝乾隆版《徐州府志》亦载:“明郎中张镗尝得石刻砚,与端、歙埒。”两篇文章都提到了吕梁砚在明代受人们喜爱和推崇,几乎可与端砚、歙砚齐名。

 

2010年,伴随着吕梁风景区的开发和施工,张峰从铜山区招商局调来这里,“由于工作需要,我开始对吕梁文化旅游产品进行研发,后来就发掘到了吕梁砚。”

 

2016年,吕梁风景区悬水湖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后,更加注重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张峰介绍,近年来景区一方面加大对孔庙、川上书院、孔子观道亭、三绝碑、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碑、狼山阻击战纪念碑等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另一方面还打造了弘扬儒学精神的学而广场,及以传承历史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展示非遗精髓为主要功能的“画家村”。画家村由八座院落构成,徽派风格,气质清雅,其中,吕梁奇石馆是全国独家以展示吕梁石为主的大型展馆。

 

如今,走进倪园村就能看到,那一个个经过吕梁洪水冲刷的吕梁石组成的石墙、石院、石板路,掩映在茂盛的树林间,与山水相衔接,浑然一体;那一块块经过历史长河打磨的吕梁石做成的石磨、石碾、石槽、石臼,与乡愁相结合,讲述着古老的运河故事,亘古悠远。

 

分享:

免责申明:1.本网站刊登转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仅供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2.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

不良内容举报邮箱:jubao@hhsc0516.com/举报电话:18051356000 © 徐州智兴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