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落实疫情防控“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全国各省市要健全疫情防控形势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为积极响应徐州当地相关部门工作,倡导绿色生态、疫情防控、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快建立分类垃圾处理系统,徐州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绿色“健”行团队于2020年7月1日起在徐州市区开展了有关疫情下徐州城市垃圾分类的社会实践。
调查开始前,团队成员从网络、新闻媒体、书籍报刊等初步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和已经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市的成功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计划。
7月1日起,组织团队成员首先拜访了徐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在得到许可的情况下与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交流。在相关人员介绍下,团队成员了解到疫情影响下徐州当地政府部门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以及对徐州未来垃圾分类处理的想法与展望。
之后,团队成员分散前往云龙区、鼓楼区不同人流密集区进行了实地的问卷、走访调研,针对不同社会层次的徐州当地市民,了解徐州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切身感受和不同建议,也感受到徐州市民对垃圾分类制度展开的希冀。
在调查过程中,团队成员也采访了鼓楼区正在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这名环卫工人表示受到疫情的影响,垃圾都要经过一层层的消毒处理,工作量不仅增加而且垃圾得不到妥善的分类,常常便是所有的垃圾混在一起,而他们的工作便是将纸箱、瓶子等可回收的垃圾分类,其余垃圾一并被垃圾车拖走处理。垃圾得不到妥善的分类不仅加大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有时还会对他们带来危险。在拾取垃圾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受伤,最常见的便是被刀片、碎玻璃、碎啤酒瓶等锋利物划伤。
希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人人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为我国公共安全卫生体系的建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增强徐州市民对垃圾分类问题的重视度,促使城镇居民能够积极地投身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便于垃圾分类制度在全市的全面推行,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促进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最后,发挥了实践育人在我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响应了学校“参加一项社会实践”的号召,进一步贯彻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数统学院生活部绿色“健”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