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给丁先生一次机会,一年前的那次雪天他肯定会选择往前摔倒,而不谋求“身体往后仰,用两只手先着地支撑缓冲,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安全着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哪怕脸戗破了皮,最多几天就好了,也不至于毁容。现在保住了腚,两只手却折腾了我将近一年,差点就废掉了。”
一年前的冬天,因地面湿滑,32岁的丁先生走路时不慎摔倒。他下意识地用双手掌支撑着地,致使双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但是这种疼痛并没有引起丁先生的足够重视,他自恃年轻,觉得过几天就能自愈。没想到,双手手腕越来越疼,肿胀一直没有消失。丁先生到当地医院检查,X光显示双手腕舟骨骨折。当地医生建议“口服药物,保守治疗”。丁先生遵从当地医生建议,带着药物到南方打工。去年9月,双腕疼痛依然没有缓解。丁先生到打工地医院复查。结论是:腕舟骨骨折未愈合,建议手术治疗。
在对比了打工地医院和徐州仁慈医院后,丁先生决定回徐州到仁慈医院接受治疗。仁慈医院朱辉、齐伟亚团队经过检查,发现这个患者右手腕舟骨骨折一年未愈合,边缘硬化,可首先在关节镜下,用磨钻将骨折断端打磨成新鲜断面,复位并植骨后再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打入螺钉固定。关节镜微技术的优点在于对周围韧带和关节囊损伤小,不影响组织血供,机器人导航的优势在于精准定位,理论误差在0.1-0.8毫米。二者的结合,使手术的时间缩短,而效果显著提高。另外为了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制定了双手先后手术治疗的方案。现患者已康复出院。

“最难搞定的骨头”
齐伟亚主任介绍说:腕舟骨是腕骨中的一块,位于近排腕骨靠近桡骨的一侧,在整个腕关节中起着一个承重梁的作用,跌倒受伤时,舟骨受压于桡骨和头状骨之间,形成腕舟骨骨折。腕舟骨骨折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他们常觉得这种疼痛忍一忍就过去,所以会耽误治疗。
医学研究表明,腕舟骨骨折发生率占腕关节骨折约60%。由于腕舟骨体积小、解剖结构复杂,周边布满血管神经和韧带,腕舟骨骨折的手术对医生的要求很高,所以腕舟骨号称是一旦受伤“最难搞定”的骨头。
腕舟骨大部分被关节软骨所覆盖,如果螺钉不能完整置入骨质中,关节软骨就有被螺钉损伤的风险。螺钉置入位置欠佳,会引起骨折处稳定性不良,愈合时间长。由于上述问题,特别是移位的腕关节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高。
提醒:莫等“坏死”再求医
“如果你摔倒的时候手腕先着地,请一定足够重视。千万不要熬到‘坏死’再求医。”齐伟亚说,“腕舟骨的血供来源主要是结节和韧带。当舟骨骨折后,近侧断端因血供减少或中断.腕舟骨很容易坏死。相较新鲜舟骨骨折,陈旧性舟骨骨折的手术步骤更为复杂,难度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