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视窗 > 正文

蒜收之后,残膜回收机显身手

2020-06-02 15:20 淮海视窗
48

随着大蒜的收获工作逐渐进入尾声,针对眼下蒜农们所面临的地膜回收难题,5月27日,市农业农村局邀请十多名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在宿羊山镇开展大蒜地膜机械化回收观摩会,现场的演示操作,示范推广,让蒜农们感受到机械化的高效与便利。

在农业生产中,地膜的使用极为常见,虽然看上去只是薄薄一层,但作用相当大,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等功能。但在大蒜收获后,这些薄膜大都已经嵌在土地里,要想对其回收,只能用人工一点一点地将地膜从土壤中捡拾出来,耗时又费力。回想起以前收蒜后捡拾地膜的情况,宿羊山镇贾家村村民王跃说道:“人工捡拾效果不好,多数情况下只是捡拾大片,不容易捡拾的小片都丢弃在地里了,对土地的污染也很大,翻捡完以后土地也不平整。”

村民邹宝文种了9亩大蒜,他表示,每年蒜收完成后,他都要再额外雇人用三四天的时间才能把地膜从蒜地里捡拾出来,听说专家们要测试残膜回收机,他便主动要求在自己的地里试一试。看着刚刚经过机器清理的土地,邹宝文高兴地对记者说:“这用机器整理地膜的效果,比人工捡得干净,而且土地也平整,我们直接就可以播种了,完全不需要再机耕,成本方面能降低30%左右。”

农业生产后,残留下来的地膜非常难以分解,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持久性的破坏,严重影响后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针对我市回收方式单一,人工捡拾质量不高的现状,市农业农村局主动与科研院所对接,研发链齿式残膜回收机,为老百姓解决农业生产中棘手的难题。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研究员张贵龙说道:“目前从效果上来看,这款残膜回收机的回收率已经达到我们国家的标准。它能够把我们人工收捡不上来的部分残膜给收上来,节省了人力,重要的是能防控残留地膜对环境的污染。”

据统计,我市大蒜、花生、早春毛豆、土豆及部分设施棚室内作物栽培面积达77.4万亩,按照地膜理论覆盖率65%,折实面积50.3万亩,平均亩用量4公斤,地膜用量达2012吨。面对较大的使用量,回收治理工作艰巨而迫切,如何让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一直是农业部门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农药管理科科长鲁守强表示:“我们对设备型号的大小、包括收取之后农膜的打包和秸秆的分离等一些关键环节提出了建议,科研部门会根据我们的建议和反馈进行改进。通过地膜的有效回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对绿色农业高效发展、高质量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享:

免责申明:1.本网站刊登转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仅供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2.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

不良内容举报邮箱:jubao@hhsc0516.com/举报电话:18051356000 © 徐州智兴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