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大宗物资供应链联动先行区暨 交易集散中心(二期)合作运营签约活动举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深化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11月11日,淮海大宗物资供应链联动先行区暨交易集散中心(二期)合作运营签约活动举行。市长王剑锋致辞并宣布项目启动。副市长林斌主持活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陆元良分别致辞。泉山区委书记、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勇介绍项目建设及陆港发展情况。淮海经济区联动先行区代表、永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龙,国际贸易合作代表、乌兹别克斯坦环球物流服务公司总经理哈基莫夫·贾洪吉尔分别发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相关代表,省有关部门及单位负责同志,联动先行区相关负责同志,市各有关部门、市重点开发区负责同志,项目合作有关央企代表、省属国企代表、“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及物流企业代表、国内大宗供应链头部企业代表、业务联动企业代表等应邀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联动先行区政府合作、国家级协会合作、“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合作、项目运营合作等方面相关代表分别签约。携手共建先行区,对于深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多方将共同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协议的落实,争取项目运营不断取得新成效,持续推进深化合作取得更多新成果。
区域大宗物资交易集散中心位于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核心腹地,包含淮海国际陆港铁路集散中心和顺堤河作业区铁水联运中心两个片区,总规划占地面积1650亩。其中,铁路集散中心片区规划建设“两基地、十四大功能区”,规划占地面积约1400亩。铁水联运中心片区以智能公路港为载体,规划建设“一中心、五大功能区”,规划占地面积约250亩。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大宗物资交易、物流、商贸、生产、金融、数据等要素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提升资源与产业集聚能力,助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和大宗商品产业集群发展。同时,项目将强化与徐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联动发展,共同推动区域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为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注入枢纽经济新动力。
未来项目将建成集大宗物资交易集散、生活消费品保供、农产品仓储及加工、冷链物流配送、跨境电商、智能公路港、保税物流、展示展销、综合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型大宗物资交易集散中心,最终打造成为服务徐州、辐射淮海经济区、面向全国、连通“一带一路”的区域大宗物资交易集散交易中心、大宗物资多式联运中心、大宗物资供应链服务核心枢纽和陆港发展指数核心发布平台,对区域协调发展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更为有力,为徐州及淮海经济区实现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国家制定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机遇,发挥省际毗邻优势,以港口枢纽作用为牵引,打好多城协同发展“主动仗”,在更大范围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以点带面”巩固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淮海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同时,强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陆港、水港多式联运和集散优势,率先精准发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资源分散”“对接不畅”等问题,用创新的举措构建“大宗物资交易+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通过完善机制打造区域物资枢纽、供应平台、开放高地。此次活动,既是以大合作促进大流通,进一步深化淮海经济区物流、物资、贸易、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以大流通促进大产业,共同抢抓枢纽经济发展机遇、有效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今后,港务区将持续依托区域交通物流综合优势,与合作地区推进大宗商品资源共同配置、港口共同建设、开放型经济共同发展等,推动资源互联互通、产业承接对接、成果共享共通。借此契机,因地制宜建设区域大宗物资交易集散中心,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手并举”,抓好成品车交易、供应链总部服务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确保港务区经济增速领先、经济贡献提升。布局发展有色金属、农产品、建材等成熟产业,“撮合”企业、“联姻”技术,放大优势、突出特色,做粗拉长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发展数字贸易、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提升产业集聚度、先进性、带动力,点燃新经济的爆发点。全力推进淮海经济区区域物流、物资、贸易、产业一体化联动发展。(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供稿)